老子道德经
返回首页 保存到桌面 意见/报错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 道德经全文 -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道德经简介老子简介老子名言
道德经txt下载道德经视频道德经的奥秘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与风水学道德经全文讲解道德经逐句翻译道德经朗读
老子集注老子故里老子思想老子出关
老子的智慧老子的故事老子语录《道德经》英文版

论道笑看人生--论道笑看人生

论道

笑看人生

道,重在感悟,一说就错。人不同,道也不同,但方法是相通的,靠的都是个人的悟性。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悟性,是很难悟出道的含义的。以下的内容是我个人的悟道过程。如果你有心向道发展的话,不妨拿去做一个参考。这对你或许有帮助。
'转自www.chaxunjiao.com //www.chaxunjiao.com/
多看、多思、多想、多体悟,这是我悟道的核心思想。看,指的是记忆身边的事情;思,指的是这些事情隐含了什么问题;想,指的是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体悟,指的是这些答案对应的本质是什么。

沿着这个方向,一直的走下去,循环再循环,时间长了你就能悟出自己的道了。我呢,有个很好的长辈,在我年龄不大的时候,就对我说了一句话:少说话,多做事。这句话,我不是很理解,但还是照着做了。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我大学毕业都没有改变。

上学时,我的问题很多,但很少问为什么。不是不知道问问题,而是我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是我解答不出来的。刚上学的时候,书本上的东西很简单,一学就会,慢慢的就养成了自大的习惯。学习,怎么说了,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尽管老师一直在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的一点一点的把老师教的都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很多东西,如果你不吃点苦头的话,是很难有所收获的。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已经定性了。改变?谈何容易…

用老师的话说,我这个人很聪明,一点就透;善于思考,能做到举一反三。缺点也很明显,不知道怎么用功,喜欢钻牛角尖,没有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一路下来,造就了一个成绩中等,偏科严重,各方面表现都不出色的“我”。

《道德经》这篇文章,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介绍过。但我并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个字,分为几卷,多少个章节。真正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是在二零零八年。

可能是专业不错的原因,我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什么可以担心的。未来做什么,该怎么做,心中一点概念也没有。是不是在这一年我忘记了,我的长辈给了我第二句话:要学会说话。

我该怎么说,怎么做?光靠课堂里面的那些知识,很难在这个社会立足。而除了课堂里面学到的那些,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说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实习。做什么,怎么做,我不知道,但可以学。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别人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一直在模仿着别人,很少去主动找些事情做。也就是这一年,我看到了《道德经》这篇文章。最初看的时候,就觉得它里面的观念跟我自己的观点很像。尽管知道它一直在谈论道,但道是什么,我一点概念也没有。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道,这个字就扎根在我的脑海当中。从开始的粗略的浏览,到后来的逐字逐句的看,再到后来的一口气读完。虽然说,字面上的含义,我并没有完全理解。但它里面的内涵,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这种懵懵懂懂的生活,我过了五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就这样,在“有”,还是“无”的观念中,我悟出了一句话:道是虚无,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有。这句话是对还是错,我不知道,也无从去判断。但我想,在道的这个世界里面应该有人能看懂这句话。于是,我开始不停地在网上发表言论,希望有人能站出来帮我看看这句话。

开始的时候,没有人搭理我。后来,有一个学道之人,知道我的经历之后,给出了这样一个评语:我不是道中人。他之所以给出这样的评语,基于两点:一,学道之人很少像我这样独自悟道的;二、道外无物,迷而不惑。虽然说,他并没有解答出我的疑问,但他给了我一个方向。

如果我不是道中人的话,那我应该是哪一类人?这个问题他没有说,我也没问…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不少道家跟道教的事情。知道了道家是怎么形成的,它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也知道了道教是怎么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道教有哪些。

正因为这个,我才有了自己是道家中人,而不是道教中人的觉悟。找到答案之后,我不认为自己错了。基于此,我做了一些更改。一是用“包罗万象”替换了“无所不有”的说法,二是提出了“心在道外,身在道中”的观点。

以下的内容是我个人对《道德经》里面的部分章节做的注释,用的是白话,针对的是那些看不懂古文的人,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段话,别人是怎么理解的我不知道。但这里面有两个我认为很关键的字:“有”跟“无”。前面的内容可以不用考虑,关键的是后面的两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转自www.chaxunjiao.com //www.chaxunjiao.com/
这句话的意思,在我看来,是这样理解的:“有”跟“无”,这两个字同谓之“玄”,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的所在。“有”,“无”本身就是对立的一组,它们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联系?这是当时我脑海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美不是美,善不是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自古以来就存在。它都在人们的一念之间。因此圣人什么事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不把万物作为其事,活着的时候不认为自己有,做了但不把持,成功了也不占住这个位置不放。只有这样,别人才不会超过自己。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注重贤能,让民众不相互争斗;不让难得的货物过于贵重,让民不去偷盗;不让民众看到自己的欲望,让民众能够安心。因此,圣人治理国家,让自己的心变得虚无,不饿着自己,削弱自己的志向,使自己拥有一副强壮的身体。常常使民没有知识也没有什么欲望,使有智慧的人不敢去做。这就是什么也不做,也就没有什么治理不了的事情了。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段话,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道这个名字由来的解释。另一个部分指出了在“域”这个地方有四大:道、天、地、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解释第一个部分。天地母是什么,我不知道。看完这部分的内容之后,我想到了一个词:混沌。很多人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在这个故事中,就提到混沌这个词。混沌其实是一片黑暗的空间,这个空间黑漆漆的,什么也没有,什么也看不到。在这个空间中,生活了一个名字是盘古的人。是他,拿着一柄大斧,劈开了这个空间。天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古人是怎样理解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我不知道。作为一个现代人,从小就接触神话传说。因此我把天地母解释为混沌。道,是老子对混沌的一个称呼;大,是老子对混沌的命名。

第二个部分中,有四个字很关键。道、天、地、人。道大,天大,地大,人大。这样的说法,我想每个人都能接受。但人究竟大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怎么说了,很容易就能想到答案——想象力。人的想象力,也就是四维空间有多大?没有谁能说得清楚。

人生活在地球上,就应该顺应地球上面的一切法则。但法则不等于法律,这两个概念不要弄混了。在现实的社会中,不把法律看在眼里的大有人在。但你千万不要忽视了法则的存在。中国有一句古话: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地球,虽然说很大,但在宇宙当中,其实是一个很小的概念。宇宙,说白了,其实是“天”的概念。地,理所当然的,要顺从天的法则了。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两句我就不再解释了。不是不想,而是我不知道道为何物,自然又为何物?

人道、地道、天道,光是这三个问题就已经难倒一大批人了,更何况在它们之上的东西。而且,我不认为解释这两句话,跟你能不能悟出自己的道有太大的关系。道与自然,都是概念性的东西。我们目前看到的这篇《道德经》,并不是老子写的原文。你能保证,这两个词是老子的原话吗?即便是原话,它的读音跟我们现在的读音一样吗?它的意思跟我们现在的意思一样吗?

没有谁能做这个保证,不是吗?既然不能,我不明白自己这样为它里面的内容作注释错在哪里。道,重在感悟。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去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而是要你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如果,你连这个问题都没有想明白的话,还是不要谈论这篇文章好了。方向都错了,还有什么可以谈论的。不是吗?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段话里面的意思,我不是很理解。最主要的是,我不知道这句话中的“反者”跟“弱者”该怎样去理解。“反者”说的是造反之人还是逆天改命之人?“弱者”说的是受到欺压的人,还是顺应自然的凡人?虽然说,不是很理解,但我倾向于后面的说法。“反者”指的是逆天改命之人,“弱者”指的是顺应自然的凡人。

无中生有,有生万物。这句话,对我的感触很大,只能用心去体会,而不能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这一章的内容,争议很大,解释起来也最难。道、天、地、人,是我前面提到的几个字。同时,也引入了混沌的概念。在我最初的想法中,把“道”等同于混沌。但现在看来,“道”还应该在混沌之上。这一点,让我很矛盾。

道对应的是虚无,一对应的是混沌,二对应的是天地,三对应的是人,人命名了万物。万物分阴阳,合在一起是“和”。民众不喜欢的东西,王公拿来做称呼。物或者先损后益,或者先益后损。人们教的那些,我也教。强梁者不得好死,我将被认为教父。

后世的道教中人,一直把老子看作教父。我们现在看到的《道德经》跟老子写的《老子》究竟有多大的不同?这一点,我无从得知,研究历史的人可能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吧。

后来,跟他人谈论的时候,又听到了这样一个观点。道对应了无极,一对应了太极,二对应了两仪,也就是阴阳,三对应了四象。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应该出自《易经》。

虽然说,对《易经》这本书了解的很少。但他的观念我却能接受。当我把自己的观点描述出来的时候,他却不认可。我本来担心,这件事可能会使我从他的那个圈子里面走出来。毕竟,我的观点跟他的并不一样。但他告诉我说,不用担心…

不知道众位学道之人可有更好的观念?如果有,欢迎前来探讨。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只有先后之分,而没有强弱、高下之别。如果,你不理解这句话,只能说明你的根基还不够扎实,心不够稳定,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

《道德经》这篇文章,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心的修养,属于精神层面的。世间的道,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很多。跟我们息息相关的,现在的很多人都知道的道,其实是生存之道。生存,属于物质层面的。它的问题解决不了,没有多少人能够静下来学习其它的道。武术(剑道),医学(医道),茶(茶道)等跟我们自身的需求以及职业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这一章我从中看到了柔弱胜刚强,体会到“无为”“不言”的好处,以及天下很少有人涉及这一点等内容。其它的东西,我就不清楚了。

第六十四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做事的准则。具体的东西,我说不好。最主要的是,里面提到的这些我并没有做好。虽然说,在精神上我超越了很多人。但做起事来远不如身边的人。因此,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圣人,充其量只是耍点小聪明的凡人罢了。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做人的道理。它跟前面提到的那一章相辅相成。慈,指的是仁慈,宽宏大量的心,也就是人要有气度,有风范,不拒人千里,也不逞勇斗能等;俭,指的是简朴、生活朴素,不奢华,不铺张浪费,不追求时尚,有品质等;不敢为天下先,不是说让你当领头羊、出头鸟,也不是让你当缩头乌龟,而是让你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做一些你能做到而且认为正确的事情。

如果说,个人的死能把问题给解决的话,那么死又怎样。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能活着还是活着吧…有的时候,必要的妥协是可以的。这是建立在别人的观点是正确的基础上。如果,你不认为别人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你为什么要去妥协呢?

这个问题真的很矛盾,能帮助你的只有自己…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我说的这些很容易做,也很容易看明白。但天下却并不认为这些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做。言有宗,事有君。人只有让自己变得什么也不知道,才会使他人产生一种没有什么我不知道的错觉。知道我的人很少,理解我的人才能看出我的珍贵之处。因此,圣人常常被别人认为他有秘诀,有宝藏。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转自www.chaxunjiao.com //www.chaxunjiao.com/
好话不中听,中听的不是好话;善者很少去与人争辩,与人争辩的不一定是善人。有智慧的人并不会博览群书,博览群书的不是有智慧的人。天之道,利人而不害人;圣人之道,为而不去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点击下面章节快速进入查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万能查询网
万能查询网公众号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5 查询角 All Rights Reserved